1、 出產工藝流程圖(以現在很盛行的二步法出產方式為例): 2、 出產過程及設備特點: 初看一下,一根4對數據電纜的結構與一般的市話電纜差不多,可是要多方面達到數據電纜的規范,難度相對較高。
因為一般市話電纜只是在音頻范圍內使用,就是用脈碼調制通話系統,電纜的測驗頻率亦只要1MHz左右,而數據電纜的測驗頻率要達100 MHz、250 MHz還有乃至500 MHz等。
因此對電纜結構的對稱性和精密性要求甚高。
現在數據纜的出產流程可歸納如下(國內現在有應用的): A.單工序方案 B.組絞方案 C.成纜-護套聯動方案 注:現在的臺資企業有將護套與成圈一起的。
這三種方案的主要差異在于對絞、成纜兩工序,分開仍是合并的問題。
過去不少人認為出產高質量的數據電纜一定要用群絞。
群絞的很大長處是將對絞、成纜兩工序合而為一,省除了對絞后的收繞和成纜時的放出,使對絞的反復彎曲削減,從而進步了電纜的質量。
但其缺點為出產效率低、投資大。
經過各國的多年實踐驗證,對絞、成纜分開仍是合并各有優缺點,其終究結果均能出產出高質量的數據纜。
在分開對絞、成纜的方案中,絞對機的放線是在機器旋轉體的外面,主動放線及精密張力操控要比群絞容易得多,附加屏蔽也方便。
對超五類及以上的電纜,現已開端在對絞機及成纜機上選用退扭或部分退扭放線,以進步絞對及成纜的質量水平,但現在被普遍選用的是絞對上的退扭。
這在分開工序上比較容易做到,但在群絞機上就困難得多。
歸納起來,群絞方案的很大長處可能是省人工和占地小,并削減芯線彎曲,容易保證功能。
很大的缺點是放線不易退扭,對線間節距相差較長,出產速度受很小節距對的限制,對線受力均勻性不及單獨工序,并且投資大。
因此,現在主要仍是以兩步法為主。
下面就各種工序的設備來進行一些分析: A. 拉絲—絕緣串列出產線(簡稱串聯線) 這是出產數據電纜很關健的工序,除了出產數據電纜的絞線線芯外,為了保證絕緣線芯達到高度精密的幾何尺寸和很佳質量,均毫無例外選用串聯線。
與電話電纜串聯線相關,數據電纜串聯線的出產要求和質量操控目標要嚴格許多。
現在能達到以上要求的高速串聯線的出產廠家國內的不多,口杯較好的有上海金東和廣東永雄,且價格還可以在一百五十萬人民幣左右,但穩定性方面仍是較差,出產高等級數據纜如六類纜等還有點難度。
線速度較低約1000m/min,不可以做物理發泡。
所以一般現在選用的都是進口串聯線,如羅森泰、耐克斯龍、日本神戶制鋼、美國戴維斯。
這些廠家里很被推廣的仍是羅森泰及耐克斯龍,他們的速度在1800m/min——2200m/min,可以做皮泡皮絕緣,(也可做一些氟塑料絕緣),為未來的小線芯六類纜和更高等級的數據電纜奠定根底,但價格較貴,就是現在價格下調了,如果一條線悉數配齊也在一千多萬人民幣。
現在市面上被認可的單線分色,大都選用美國色標,四對線分別:白一籃、白一橙、白一綠、白一棕。
為了便于分線,現在電纜廠中選用是在白色線芯上印有色環或色條。
當選用色環時,熱線芯在擠出機頭出來后即經過高速色環機,雖然進口的色環機號稱可達1200m/min—2000m/min,但高速油墨需悉數進口,即便選用高速油墨,在聚乙烯絕緣上,線速在1200m/min時噴印色環,枯燥已不易,且成本高,故在一些高速串聯線不太被選用。
在進口的高速串聯線上較被推的是色條,只要在擠出機頭上加一個小擠出機,且出產成本低,出產速度不受影響。
B.絞對機 數據電纜的絞對機,在原理上和電話電纜絞對機沒有多大差異。
只是絞合節距甚小,一般均在10——25mm范圍內,但對節距的穩定性及張力操控要求很高。
下面是兩種絞對機的質量操控要求對照表: 為了達到以上要求,絞對機的放線裝置應做到主動放線,并有靈敏的張力反饋,并保持兩根線的放線張力均勻和長度一樣。
同時機器上所有的轉向導輪應盡可能加大,以免銅線與絕緣之間的附著力受到影響。
由于數據電纜的絞合節距較短,所以必需盡可能進步其轉弓速度,以進步產量。
現在在大陸的絞
裁線機對機出產廠家中上海金東、合肥神馬的還不錯,臺灣也有部分較理想的絞對機。
現在真正被客戶應用和認可的仍是進口的,如法國的高登、法國波逖亞、日本琴玲,功能好,但價格高。
C.成纜機 數據電纜成纜機可分為兩種類型:雙扭式和單扭式。
雙扭式速度快,精度相對較低,普遍選用于數據電纜的五類纜與超五類纜出產。
對與六類纜及要求較高的屏蔽電纜,國際上普遍選用單扭成纜機,精度高。
下面是單扭和雙扭成纜機的功能比較: 國內外出產成纜機的廠家根本同絞對機的。
法國波逖亞選用的是群絞(絞對和成纜合二為一)。
另大對數數據電纜的成纜也選用改裝的電話電纜成纜機,或各設備出產廠家對應的改裝設備。
D.護套機 數據是纜護套出產線的特點是護套厚度較薄,一般只要0.5mm左右,一般選用聚氯乙烯或其他聚烯烴化合物。
在擠出過程中,要使纜芯結構保持其幾何位置不變,故一般選用定心式擠出機頭和半擠管式模具。
在護套表面要印上標識,因電纜外形不一定平滑,所以一般選用電腦噴印。
護套出產在整個數據電纜出產過程中是操控很簡略的環節,所以一般選用國產護套出產線即可滿足要求,依據擠出外徑大小,一般選用65型擠出機。
E.成圈包裝 由于數據纜的裝箱長度一般為1000英尺(304.8米)。
為了使施工放線方便,又要保持電纜在放出時不受歪曲,以免影響功能,現在一般選用的有兩種方式:匣式無扭自在放線包裝和繞盤紙匣放線包裝。
后者需將電纜繞在紙板盤上,再裝入紙箱中,用芯軸托住,使用時從槽口將電纜拖出,這種包裝方法成本較高,同時電纜紙盤需轉動,此種方式現在主要應用六類纜的包裝。
現在,國際上很盛行的是匣式無扭自在放線,電纜在成圈時選用特殊交叉卷繞,這樣在放線時電纜不會歪曲。
這種成圈機現在出產廠家較多,國際上很先進、效果很好的是美國文登,價格也很貴。
F.成品測驗 對數據纜的成品測驗要求,要比電話電纜高得多。
電話電纜測驗很高在1 MHz,而數據電纜現在國際已頻發標準的要達到250 MHz。
美國EIA/TIA(電子工業協會/電訊工業協會)標準,仍是ISO/IEC(國際標準化組織/國際電工會議)標準都嚴格規定了電纜出廠標準。
現在市面的測驗儀有精裝式和便攜式。
精裝式有瑞士AESA、美國DCM、臺灣惠盈、德國MEA等,在這些廠家中,很被選用的是瑞士AESA、美國DCM,價格也昂貴。
便攜式的有FLUKE、IDEAL等,這些一般用于工程上的檢測,不可作為出廠檢測。
選用先進的測驗系統,不僅對操控出產質量,確定產品的等級十分重要。
并且依據測驗統計分析結果,來改進進步工藝和產品質量,幫助也極大。
兩種絞對機的質量操控要求對照表:
序號 | 操控目標 | 數據電纜出產 | 電話電纜出產 |
1 | 絞對節距范圍 | 10-25mm | 40-130mm |
2 | 絞合節距變動誤差 | ≤3%或≤0.5mm | ≤5%或≤4mm |
3 | 芯線張力波動 | ≤+10% | ≤+25% |
4 | 很大電阻不平衡 | ≤2% | ≤5% |
5 | 對線對地不平衡 | ≤330pF/100m | ≤570pF/100m |
下面是單扭和雙扭成纜機的功能比較:
序號 | 操控目標 | 800-1000雙扭式 | 800-1000單扭式 |
1 | 很大轉速(轉 /分) | 500-1000 | 500-800 |
2 | 很大轉速(轉 /分) | 1000-2000 | 500-800 |
3 | 成纜速度(米/分)節距以100來計 | 100-200 | 50-80 |
4 | 適用范圍 | 用于UTP五類和超五類纜 | 各種數據纜,包括FTP、STP、SSTP |